台灣淨零轉型的急迫性:竹科淨零論壇重點回顧

台灣要如何建構一個淨零排放的未來?三位業內專家在 4 月 21 日於新竹科學園區舉辦淨零碳排論壇中探討此議題。

在全球氣候變遷急迫性與能源供應不確定性的背景下,專家們分享企業如何運用智慧且完善的解決方案,積極應對挑戰。

這些方案不是願景,而是具體可行且正在實踐中的策略。

馬勝雄-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:將國家目標轉化為企業行動

馬協理以嚴峻的現實開場: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。持續上升的氣溫、飆升的能源消耗,以及隨之增長的風險與成本,顯示台灣情況日益嚴峻。

✅解決方案:

-承諾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。

-加速節能措施:進行設備升級、優化生產流程,並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。

-整合減碳、碳捕捉技術及自然碳匯(如森林、土壤及海洋)。

💡成果:

透過能源技術服務(ESCO)模式,涵蓋電子、水泥和生技等多個產業的企業,已成功節省 6,335 億度電力,並減少了 336,311 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。這證明了提升能源效率的可行性與效益。

陳怡潔-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:更智慧化的能源交易

陳協理指出台灣的能源成本正快速攀升,相關法規亦日趨嚴格。企業必須將焦點轉向電錶後端的能源管理,更是關乎企業生存的關鍵議題。

✅解決方案:

-運用虛擬電廠(VPP)聚合分散式能源資源。

-積極參與台灣的電力交易平台。

-透過能源管理系統(EMS)進行監控與調度。

💡成果:

憑藉超過 3 萬小時的穩定運轉與逾百次的成功電力調度經驗,虛擬電廠已協助企業僅利用 1MW 的備轉容量,每年便能創造超過新台幣 400 萬元的額外收益。在現今波動的能源市場中,這代表著企業掌握了能源控制力並可獲得實質回報。

林嘉良-安葆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:超越備援,活用電力

林協理談到傳統的緊急備用電力系統並非新概念,但多數電力系統存在浪費問題—柴油發電機長時間閒置,或僅為了無人分析的測試而燃燒燃料。對於 24 小時營運的關鍵基礎設施而言,電力供應不穩定可能導致數百萬美元的鉅額損失。

✅解決方案:PLTC™(併聯負載轉移控制系統)

-實現發電機與市電之間無縫且即時的負載轉移。

-無需額外加裝負載轉換開關(ATS)或假負載測試設備。

-顯著降低系統建置與後續維護成本。

-可整合儲能系統,進一步提升供電穩定性與能源效率。

💡成果:

安葆產業整合實績:深獲產業領導者信賴,已與半導體製造商、醫療機構與數據中心等指標性客戶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。

一站式服務:提供完整的 EPC(工程設計、採購、施工建造)統包服務,滿足客戶全方位需求。

市場實績:已成功安裝超過 120 套 PLTC™ 系統,取代成本高昂的傳統備援電力配置,實現整合與高效率,成為智慧能源規劃的關鍵一環。

 

邁向淨零排放不再是遙遠的未來計畫,而是已經展開的進行式。率先採取行動的企業,不僅能夠成功適應變革,更將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領導者。

返回頂端